|
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。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,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,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,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、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,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,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勠力同心奔“两山”,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。环境保护仅仅靠人们的自觉不行,必须纳入法治化轨道进行,做到有法可依,用法治手段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。“要强化法治保障,统筹推进生态环境、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修订,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、陆海统筹、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,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,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,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。”依法治理环境才能做到有章可循,从而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。我国现行的主要的环境保护法规、规章主要有《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》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》《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》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》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《自然保护区条例》《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》等,这些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,提供了重要保障。勠力同心奔“两山”,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。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生存,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,不可等闲视之。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、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,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、负重前行的关键期。必须以更高站位、更宽视野、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。”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。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,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知易行难。长期以来,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增长,热衷于粗放型经营,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,衍生出一系列环境问题,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。爱护大自然,敬畏大自然,我们才会得偿所愿,反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。勠力同心奔“两山” , 积极兑现国际承诺,落实好我们的“双碳”减碳目标。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世界的共答题。我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《巴黎协定》的签署国,庄严地向世界作出承诺——2030年碳达峰,2060年实现碳中和。中国是个讲信誉的国家,言必信,行必果,我们说到做到。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,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,节能减排势在必行,任务繁重。目前,全国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,较2012年已经累计降低了36.2%,建筑、交通、公共机构各领域的节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需要综合施策,多管齐下,一方面,国家层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,大力发展风能、太阳能、水力发电项目,降低污染源。另一方面,每个公民都要从自己做起,自觉做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,积极参与植树造林运动,倡导和提倡环保出行,做到尽量不开车,减少城市污染源。在农村,要杜绝秸秆焚烧,大力推广沼气技术,防止造成环境污染,破坏生态环境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建设大美中国你我同行。中国式的现代化首先是生态文明的现代化。没有生态文明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。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功在当今,利在千秋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把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,人人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维护者,早日实现我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愿景。(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旭)来源:大河网 |
|